民间有传言,越穷越生,越生越穷,越富越不生,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?
“越穷越生”这是来自计划生育时期经常出现的口号,然后他们通常会拿出非洲那些穷国来举例子。
经统计,越生越穷或者越穷越生这种结论并不完全正确。
以白山县为例,全县人口不足8万人,全年新生人口不足700人。这是吉林省白山市的一个自治县,毗邻朝鲜边境,其中一角为著名景点长白山天池。
此地之偏远,至今还未通高铁,只有漫长的公路与外界相连,因此菜价奇高,而且这里曾经也是贫困县,他们符合“穷”的定义,然而他们的选择是不生。
济阳区,全县常住人口42万+,2022年全年新生人口只有3126人,自然增长率为负数。这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,原本是县,前几年刚划成区,与隔壁的商河县是一对难兄难弟,虽然属于省会,但非常贫穷,在全省一百多个区县里曾经排到90名之后。这样一个落后于全省大多数城市的区县,也符合穷的定义,他们的选择依旧是不生。
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可能正是因为受到“越穷越生”的观念影响,他们选择不生。但是,这些穷人,确实很少选择多生几个孩子。
虽然地级市的城区对GDP的贡献更大,但县城依旧是中国的基本盘,很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中、底层人,大都选择在县城或者郊区买房;很多来自乡镇的青年,为了能娶到媳妇,也会在县城里买房,不然连娶媳妇都困难。
一般情况下,县城人的生育愿望往往比市里人的生育愿望更高,这或许跟受教育程度有关,更可能跟消费水平有关。
县城人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普通的上班族,每人领着三四千的工资,这样的人往往会选择生一个孩子,同样工资之下,城里人可能就选择不生,至少要达到五六千的工资才可能考虑生孩子。再生一个?不可能,养不起了。
中国深受儒家影响,生了孩子就得养着,不可能像非洲或者法国一样,只管生不管养。所以,众人在生之前,会充分考虑能不能养得起,哪怕是放养,也得有供他们吃饭和上学的钱。而市区里月薪只有七八千的普通人,两人加起来,在加上父母的养老金,可能都不到两万块,若是还有房贷,根本养不起第二个孩子。
然而,县城里还有一种人,那就是“大城市挣钱、小城市花”的人,他们在市区里干着装修、安装空调等这种非常累的活,一个月能达到两三万的收入,在市区里虽然不值一提,但是他们选择在县里买房,单单买房的钱就能省出来很多,这足够他们多要一个孩子。
同样,市区里的富人也是如此,甚至花样更多。他们有足够的钱多养一个孩子,哪怕是意外怀孕,若不是担心声誉问题,也完全有能力生下来。
曾有传言,某富商在一个小区里养了一百多个情人。而民国著名军阀张宗昌曾经曰过:要问女人有几何?俺也不知多少个。昨天一孩喊俺爹,不知他娘是哪个。
早些年间,哪怕是罚巨款,张艺谋也要多生几个孩子,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再举个例子,无论是冰岛、爱尔兰还是法国,出生率都比中国高。甚至整个欧盟的平均生育率,都比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高。
冰岛的人口只有37.5万人,平时新增人口不足5000人,前几年因为疫情新生人口激增,2022年甚至突破5000人;同样受到疫情影响,人口有着42万人的济阳,新生人口却只有3100人。
冰岛的人均GDP为6.87万美元,济阳则为5.3万元人民币(约为0.72万美元),相差将近10倍。而且,冰岛每年提供接近1.5万的工作岗位,这种情况之下,冰岛每年都要引进一多半的外劳,其中就有中国人去冰岛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