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日. 12 月 10th, 2023

“娈童”可是为大明王朝的一代特色,很多人也因此认为天朝古代并不是反对同性恋,反而在上层圈子里备受推崇,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,都有着各种龙阳之好、断袖分桃之类的传说。

原本我也是这么认为的,但后来我发现,这些传说并不全都是与同性恋有关的,尤其是明朝的“娈童”文化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“娈童”的“娈”是“女”字旁,意指美好的样貌,最初是用来形容女子的,而将娈童连在一起,指的则是想女子一样美貌的男子。

也就是说只有美男子才有可能称为娈童,而且这并非双方都同意,很多孩童被迫成为娈童,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。

假设有这么一个gay,他长得很丑,在西方或者其他允许同性恋的国家,他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真爱;但是,如果一个男童长得很丑,在明朝根本不可能成为娈童。

如果达官贵人确实喜欢同性恋,那么就不会在意这个娈童的美貌,既然没有美貌,自然也就不是“娈”了,当然也就不会被宠幸。

在异性恋中,钟无艳、黄月英据传都是很丑的角色,但她们依旧有好的归宿,如果娈童确实是同性恋,那至少应该有丑gay的传说,但事实并没有。在整个大明帝国,尤其是到了中后期,很多达官贵人养娈童更像是一种攀比,而不是真正的同性恋。

兼容并包是天朝文化的一大特色,在天朝,对于非主流意见确实非常宽容,莫说龙阳之好、断袖分桃这种事件被广为传颂,就是一些极端的宗教到了天朝,也能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;到了近代,西北地图的清真寺甚至主动去掉了圆顶,模仿中式建筑。

但是,娈童真的不是gay,不过是上层为了炫耀自己的淫威罢了,如果将这也归类为同性恋,反而是对gay的不尊重。

如果非要给“娈童”爱好者一个现在化的名分,那也不可能是同性恋。实际上,“娈童”的年龄普遍在十几岁左右,往往不会超过二十岁,这种所谓的恋情,其实并不是同性恋,而是一种恋童。要知道“恋童”在西方属于禁忌,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。

而且恋童癖被认定为精神障碍,糟了,这样一来,大明的上层官员,竟然全都沦为精神障碍患者了。

 

By General